金礦堆浸工藝十大問題剖析
0概述
津巴布韋有350多個尾礦處理廠,大部分都是采用堆浸和滲濾浸出工藝。生產證明,按當時金價98.6元/g計算,即使尾礦含金品位低至0.5g/t,只要堆場生產能力達到1.5萬t/堆以上,礦山就能盈利。
巖、角礫巖、斑巖、硅化碳酸鹽、鐵帽及熱液變質巖等類型的氧化礦石。1988年陜西雙王金礦(角礫巖型)進行了萬t堆浸工業(yè)試驗,1988~
1992年新疆薩爾布拉克金礦(砂礫巖型)做了10萬t堆浸工業(yè)試驗、哈巴河縣賽都金礦(石英脈型及破碎蝕變巖型)進行了2萬t制粒堆浸工業(yè)試驗,均取得較好效果。當前,我國堆浸礦山的生產指標為:浸出率平均65~70%,總回收率60%~65%,成本55~68元/t礦。
1、礦石結構及其物理化學性質
就一般而言,礦石結構疏松,裂隙發(fā)育者,則其滲透性都較好,有利于氰化物溶液對礦石內部的滲透和擴散,使金得到充分的溶解,因此,其浸出速度較快。如湖南新邵縣高家坳金礦屬泥質砂巖型,礦石滲透性良好,對該礦作生產調試時,曾進行過測試,當噴淋浸出后第二天取樣化驗,結果貴液含金濃度為4g/m3以上,已超過吸附要求(吸附要求貴液濃度> 1.0g/m3)。反之,如果礦石結構致密或含粘土較高,則不利于浸出,不但浸出速度慢,而且浸出率也較低。如河南靈寶樊岔金礦為含金石英脈型,該礦于1988年進行過7萬t級堆浸工業(yè)試驗,終因礦石致密,滲透性差,浸出率低(40%左右)而失敗。由此可見,礦石結構對堆浸影響極大。
金顆粒大小與其溶解速度有關,不同粒度的金顆粒在0.12%氰化鈉溶液中的溶解時間見表l。
2、礦石粒度
礦石粒度的大小對浸出率的影響很大,一般而言,粒度愈小,則所需浸出時間愈短,而浸出率也愈高,如圖1和圖2所示。
但在生產實踐中,若細粒級含量過多(指-0.074mm含量超過35%以上),則會影響浸出率(一般降低3~5%左右)。這是因為細粒級過多會使礦堆表面結板而形成溝流、影響溶液滲透之故。
從圖2中8mm粒度的曲線可以看出,靈湖石英脈摩棱巖型含金礦石,金的浸出率為41.1%,樊岔石英脈型為52.7%,河南毛塘斑巖型金礦為62.8%,湖北大冶鐵帽型金礦為73%,上管蝕變巖金礦地表氧化礦為91.4%??梢姡V石粒度外,礦石類型也是影響金浸出率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3、原礦中粘土含量
導致礦堆孔隙度及溶液滲透速度的降低。如圖3所示,當粘土含量從15%增加到60%時,溶液的滲透速度從25cm/d降到0.4cm/d,而浸出時間則從15d增至125d。
對粘土含量高的礦石而言,溶液滲透速度隨浸出時間的變化而變化,如圖4所示。當浸出第10d時,溶液滲透速度達到最大值6L/t礦·d。其后則由于粘土礦物的膨脹,而礦堆孔隙度降低,故溶液滲透速度減至3.5~4L/t礦·d。
4
pH值對金溶解速度的影響如圖5所示。從圖中可以看出,用石灰做保護堿,當pH> 11.5時,對金的溶解有明顯的抑制作用。這是由于在高pH值時,在礦石表面生成過氧化鈣薄膜而阻止其與氰化物反應之故。
5、氰化物濃度
金銀溶解速度與氰化物濃度的關系如圖6所示。
從圖中可以看出,當氰化物濃度在0.05%以下時,金、銀的溶解速度隨著氰化物濃度的增大而直線上升,若繼續(xù)提高濃度則金、銀的溶解度僅緩慢上升而已,直至氰化物濃度增大到0.1%時為止。當濃度超過0.1%以上時,金、銀的溶解速度便逐漸下降。因此,在實際生產中必須注意到,并非氰化物濃度愈高,金、銀的溶解速度愈快。而金、銀在低濃度氰化物溶液中其溶解速度較快的原因,是氧在其中的溶解速度及其在稀溶液中擴散速度均較大所致。氧在低濃度氰化物溶液中的溶解度幾乎是恒定不變的,所以,用低濃度氰化物溶液浸出礦石時,金、銀的溶解速度均很大,但各種非金屬礦的溶解度卻很小,這樣,氰化物的消耗量可以減少到最低限度。湖南高家坳金礦堆浸廠進行生產調試時,采用低濃度氰化溶液噴淋浸出。結果證明,在低濃度溶液中((0.03%~0.08%)金溶解速度較快,噴淋后第二天貴液含金濃度便達到吸附要求。不但速度快,而且大大地降低氰化物的用量,據計算,處理一噸原礦消耗氰化鈉僅135g/t(廣西鑫寶礦業(yè)龍?zhí)两鸬V為100g/t左右),用量為國內同類型堆浸礦山的1/3~1/4,低于國外的先進水平。
關于氰化物濃度與金的溶解速度的關系問題,筆者認為:當氰化物濃度低時,金的溶解速度只取決于氰化物溶液的濃度。反之,當氰化物濃度高時,金溶解速度與氰化物濃度無關,而取決于氧的濃度。在不同氰化物濃度下,金的浸出率隨時間長短而變化,即如果要求達到同樣的浸出率,低濃度時所需時間可能長些,如圖7所示。當氰化物濃度為0.025%時,達到80%的浸出率需要25d,而氰化物濃度為0.1%時,要達到上述的浸出率只需5d。所以,在實際生產中必須全面權衡氰化物消耗量、浸出時間和成本等諸方面相關因素統(tǒng)一考慮。
6、礦堆高度
礦堆高度取決于礦石的性質,一般滲透性好的礦石,礦堆可以高一些,否則反之。目前我國堆浸礦山平均高為2~4m,國外為4~8m,但隨著筑堆設備的改造和更新,堆高己達10~18m。美國已對一個61m高的礦堆進行了試驗,這表明對某些礦石適于筑高堆浸出。礦堆究竟多高才合適,可通過試驗來確定。生產實踐表明,礦堆太高會影響其下部礦石的供氧量及滲透性,從而會降低浸出率。
為了減少生產費用,筆者建議采用階梯式堆浸法較為合理。我國吳家林金礦曾用于生產獲得了成功。該法就是充分利用地形的自然坡度修建堆場,如圖8所示。即第一堆噴淋浸出結束后不必卸堆,可在原堆的基礎上繼續(xù)堆礦,只要底墊不破,可連續(xù)堆3~5層,堆高可達15~25m。
7、噴淋強度
實踐表明:適當增大噴淋強度,可以縮短浸出時間,提高浸出率,見圖9。同時加強了溶液與礦石之間的相對運動,起到強化擴散作用。
噴淋強度對貴液濃度(含金品位)的影響如圖10所示。當噴淋強度大于11.5L/m2·h時,貴液濃度明顯下降。隨著噴淋強度的增高,金濃度與雜質總濃度比(CAU/ΣC雜質)則減少,見表2。
8、浸出時間
浸出率隨浸出時間的延長而增加。浸出周期的長短與金的嵌布特性、礦石粒度及滲透性有關。軟高嶺土礦(I、Ⅱ)和軟石灰、片巖(I、Ⅱ)的金浸出率與浸出時間的關系如圖11所示。從圖11中可知,軟石灰、片巖的滲透性良好,故浸出速度快、時間短,浸出率高。現(xiàn)場堆浸的時間通常為實驗室柱浸試驗時間的3~6倍。
根據1993年對湖南高家坳金礦堆浸進行測定結果表明:浸出第10d,浸出液含金占最終浸出總金量的35%,第15d占50%以上,至第20d達最高峰,占最終浸出金量的90%。這時由大部分的金已被浸出,故20d以后浸出液含金量開始趨于平緩狀態(tài),見圖12。生產證明,如原礦中金品位為2.0~3.5g/t,規(guī)模5000~7000t/堆,堆
9溶液中的氧
巴爾斯基等人用氮、氧及其混合氣體于0.1%氰化鈉溶液中,在不同氧濃度的情況下,測定金的溶解速度見表3。從表中可以看出,金的溶解速度隨氧濃度的增高而加快。
礦堆鼓氣浸出試驗結果如表4。從表中可知,向礦堆鼓入空氣,可提高金的溶解速度。溶液中的不必飽和,而浸出時間明顯縮短。鼓氣后浸出時間由45d降到32d。
10、溫度
金在氰化物溶液中的溶解速度,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加快,在85℃時為最大。當溫度低于10℃時,金溶解速度將大大地減慢。